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7篇
  免费   4057篇
  国内免费   3147篇
化学   15192篇
晶体学   285篇
力学   1303篇
综合类   302篇
数学   2575篇
物理学   82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881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737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979篇
  2015年   1045篇
  2014年   1280篇
  2013年   1584篇
  2012年   1925篇
  2011年   2061篇
  2010年   1484篇
  2009年   1497篇
  2008年   1594篇
  2007年   1388篇
  2006年   1309篇
  2005年   1088篇
  2004年   908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666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8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炸药颗粒的点火燃烧过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三维离散元技术在中尺度观测颗粒材料的动力学过程中拥有显著优势。炸药燃烧属于颗粒材料的反应动力学,运用三维离散元技术(DM3)可以有效地观测炸药燃烧传播的过程。以奥克托今(HMX)颗粒为例,本文成功模拟并观测到了HMX颗粒的燃烧反应程度,确定了颗粒开始燃烧反应的时间,以及燃烧反应传播的时间。同时,结合落锤冲击颗粒的三维图像以及其表观压强和放热功率,得到了HMX颗粒燃烧反应、燃烧传播的整个反应动力学过程,包括颗粒在冲击加载下碎化塑性变形的过程,颗粒燃烧反应放热的过程,落锤回弹颗粒喷射的过程等。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尖顶颗粒更利于颗粒点火,平顶颗粒有抑制颗粒点火的能力。  相似文献   
43.
44.
易志红  白洋  陈立荪  徐峰  陈利江 《应用数学》2015,37(11):951-954
目的 观察丹酚酸A 对H2O2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 制。方法 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H2 O2 损伤的方法建立氧自由基损伤模型。采用丹酚酸A 进行干预后,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栓素B2(TXB2)水平、6- 酮基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H2O2致RCMECs 氧化损伤后,细胞LDH 释放水平、TXB2和MDA 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6-keto-PGF1α 含量和SOD 活性显著下降;而丹酚酸A 预处理后能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RCMECs 氧化损伤后LDH 水平、TXB2含量和细胞内外的MDA 含量,提高受损细胞6-keto-PGF1α 的表达和细胞内外SOD 活性。结论 丹酚酸A 对H2O2所致RCMECs 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Fe–Sn–O mixed oxide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catalysts for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of cyclohexanone, which showed bo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uggested that the Fe–Sn–O catalysts had a tetragonal structure with a grain size of 29.3 nm. An ε‐caprolactone yield as high as 98.8% was obtained in a small‐scale experiment (5 mmol of cyclohexanone). In a scale‐up test (20 mmol of cyclohexanone), the cyclohexanone conversion and ε‐caprolactone yield were 96.7 and 96.5%,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catalysts can be reused five times without any major decline in catalytic activit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